特色小镇建设千万不要“生拉硬扯”

陈仁科 2017-04-25 09:53:0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现在各地都在积极申报特色小镇,有条件的要上,没有条件的生拉硬扯也要上,似乎一个地方政府不申报十几个,

最近,我受邀到云贵川等地走了一圈,为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镇做诊断。几趟下来,我内心感到不安和担忧。

现在各地都在积极申报特色小镇,有条件的要上,没有条件的生拉硬扯也要上,似乎一个地方政府不申报十几个,就不算响应中央号召。

现在我几乎每天都接到各地发来的小镇申报资料,有一个县甚至申报了16个。我问:“你就那么多点资源,那么大个市场,你搞这么多小镇自己跟自己竞争啊?能活吗?”他说:“老师,这不找你了吗?我们是能申报多少就申报多少,能批几个算几个,只要上面批了,对地方经济就一定有好处!”

真的吗?一碗粥一个孩子吃,养活他应该没问题,十几个孩子抢着吃,你看能不能活下来一个?小镇是这么容易建设的?小镇的生命在于特,小镇的基础是资源,小镇的发展在产业,小镇的兴旺在市场,你屁大个地方,有多少特色?多少资源?有多大市场?能容纳多少产业?

一哄而上,死无葬身之地!——十多年前的商业大开发、综合体到如今还有几个成活?商业体如此,特色小镇也难以避免!

对于目前的“特色小镇热”,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,梳理出了一些东西,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!

1、特色小镇空前的热闹,各级政府不遗余力,这让人喜忧参半。小镇的推动,无疑是中央的一项正确决策,旨在通过全国众多小镇的开发和建设,加快中国城市与乡村的对接,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。但是,这样一窝风的大干快上,有条件的要上,没有条件的制造条件也要上,期间隐患和风险路人皆知,最后演变成什么,又由谁来负责?

2.商业开发是小镇建设特别是文旅小镇非常重要的一环,可以说,商业繁荣了,小镇就活了。但是,商业开发过度,必然对文化的破坏更深,这从丽江、阳朔、凤凰城等可以窥见。商业与文化保护这一对矛盾该如何平衡?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十六年前,我走在丽江古城的青石板上,感受到的是古老的街道、悠久的历史;这是一个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。但上个月,我再来古城时,发现味道变了:这里变得越来越喧闹,没有文化主题的商品大量充斥、商铺销售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、酒吧的音乐震天响,整个丽江古城商业化越来越严重,纳西文化日式渐微。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,古城很有可能在5~8年后被边缘化!

这并非是耸人听闻,因为有古城区的领导亲口告诉我,他两年没进去古城了,觉得商业的味道太浓,没有意思。

因此,我们需要把握商业开发的“度”,既不能否定商业的价值,也不能片面追求商业化,丢失了我们最引以为豪、最有价值的文化。科学的开发是较好的保护,这一点对于每个小镇都适用。

3.很多人对文旅小镇和旅游风景区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,文旅小镇最终有没有可能演变为旅游景点?

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。有些小镇有一定的文旅资源,但交通不便,人气源不足,做着做着很容易成为旅游景点。比如,江西某某小镇紧邻2万余亩连绵起伏的山林和4500亩水域,小镇内的欧式建筑林立,绿草如茵,湖面碧波荡漾,让人心旷神怡。

这么一个地方,其实是有做小镇的基础。但可惜的是,这个小镇交通不便利,游客只能开车进入,加上配套全无,最后只能沦为“旅游景点”,供人到此一照。

4、文旅小镇的产业到底是什么?现在很多人说,产业是文旅小镇的灵魂,没有产业就没有文旅。首先文旅小镇的灵魂真的是产业吗?有关这点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但我认为文旅小镇的灵魂应该是定位。

另外,很多人把文旅小镇的产业理解为必须是排名前列产、第二产,也就是必须是农业或者工业,我要请问:你到底是做文旅还是做产业园?难道第三产就不是产业?文化和旅游本来就是较好的最有潜质的热门产业,为什么要规定文旅小镇必须有农业或者工业呢?

更可笑的是,有的地方为了满足上面的这些无知规定,硬是在文旅小镇塞进去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,好好的文旅资源被破坏,恶心至极。我要正告那些用屁股指挥脑袋的开发者,请你们多读点书,文旅也是产业。

5、一个小镇的成长,并非朝夕之功。一个小镇,从策划、规划、设计、建设到运营,少说5、6年,多则十几二十年。但有些地方硬性规定,三年必须建成而且见效果。不要说是一个小镇,就是一个不大的房地产项目从策划到完成最少也都要三五年,我真不知道这些制定规定的屁股们是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?大家所熟知的乌镇,一个有基础的古镇,你知不知道从重新规划到今天的模样用了多少年?

答案是近20年。乌镇景区总规划师陈向宏,自1999年起就主持乌镇古镇旅游保护开发,在全国古镇中率先提出“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利用”的理论,画了几千幅草图,考察了N多古镇,引进了戏剧节、艺术展、动漫展、互联网大会等众多文化活动,才将乌镇从观光型古镇打造成了国际性的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小镇。

小镇建设,并非画一张规划图,投一些钱就可以成型。它的成长,需要久久为功,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。

6、自然风光和文化到底什么最重要?没有文化的自然风光只能是景区,再美的风景只能让人到此一游、到此一照,只有文化才能留住游客,才能让游客来了又来,来了就不想走。但是,我们又必须明白,自然风光又是文旅小镇的基础,没有优美的自然风光,再深厚的文化也只能是学者的研究对象。

7、美需要发现,更需要表达。文旅小镇首先是文旅资源,但很多地方资源贫瘠,这并非热情可以解决的,没有资源硬要做文旅,大概一是为了赶时髦,二是上面定指标,三是盲目自大、一厢情愿。无论哪种,没有资源霸王硬上弓,最后的结局就是死无葬身之地。

不过,有的地方看似贫瘠,其实也许隐藏着最独特的资源。关键在于是否有能力发现,发现是需要智慧的。比如,新疆大戈壁,茫茫无际、乱石遍布、万鸟绝迹、只有黄沙漫卷,粗看这人类避之不及,何谈文旅资源?但是,当我们联想到很多人对大海的向往和憧憬,同理,那些没见过大戈壁滩的人,一想起“大漠孤烟直、长河落日圆”的壮阔,是否同样有一种冲动和向往呢?所以,看似贫瘠甚至有生命禁区的戈壁滩就成了少有的旅游资源。当然,做个文旅小镇,仅有戈壁滩是不够的,但找到了较具特色的资源,其挖掘和演绎就容易得多了。

另一个例子是上次到丽江永胜,一个400多年前的地震遗迹,寸草不生、高耸入云、沟壑纵横,当地人过来过去几百年,司空见惯。但是当我看到这个遗迹时被震撼了,首先是地震山崩地裂后的奇异山体,然后是对大自然的畏惧、崇敬,三是与周边秀美山水的反差映照,一种举世绝美就如一幅大师作品,不,是上帝的杰作挂在眼前。

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,天天相处司空见惯的东西,对于从未接触的人来说,极有可能是海天绝色。关键是有没有发现的能力。发现美是需要智慧的!

发现美是需要智慧的,但表达美更需要情怀和境界。比如,我们发现戈壁滩会让很人向往,但如果你不会表达,戈壁滩除了最开始带给人的畏惧、崇敬、感叹外,也许几分钟人们就再无兴趣,索然寡味地离去。但是,如果你将大漠的辽阔、壮美、大自然的神秘和伟大,进行场景设计,人们的感受又会怎样?又比如对地震古迹设计勘查探寻之轨,而不是简单观赏,那游客的感受又会是什么呢?所以,发现需要智慧,表达则见功力,那是情怀和境界!

8、资源共享环境下怎样做出不同特色?最近我在几省的考察有一个很深的忧虑:就是同一地区甚至是同一区域,有不少的小镇在申报,资源相同、文化相同、地形地貌相同、一切都相同,却要做几个小镇,这就出现一个问题,如何使每一个小镇具备不同的特色,因为没有特色就没有小镇。

我曾经反复强调,文旅小镇的基础是文旅资源,不同的文化和差异的自然风光,塑造了各个小镇不同的颜值、气质和内涵,正因为这些不同,才吸引了更多游客的追捧和向往,但在同一环境下想要打造两个甚至多个小镇,你又如何去区分它们不同的颜值、气质和内涵呢?如果没有不同,无疑会产生恶性竞争,其结果就是在价格、服务、创新上的相互诋毁,混乱、低俗、欺诈恣意生长,直至毁掉整个环境。大理是这样,凤凰城是这样,云南、贵州无不如此。特别是目前古镇风起云涌,很多地方只要看到青砖黛瓦的小村庄,一股热血就冲上脑袋,古镇啊!于是,一个地区突然之间就冒出了无数个古镇,除了名字不同,实在找不到还有什么其他差异。

在丽江,我甚至还看到这样一个笑话:有一个从山里集体搬迁过来的村庄,开发商按当地民俗建筑风格修旧如旧,然后在所有房屋的墙体粉刷各种颜色的涂料,在村庄周边和道路两旁种植玫瑰,然后取了个名字,什么几色玫瑰小镇,并且马上收取100元的门票。我滴个神啊,小镇这样个搞法,我是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,几把刷子,几桶涂料,再栽几朵玫瑰就成小镇了?

不管这个项目的开发商是出于何种心态,但有一点我却可以理解:就是在周围各种小镇奇招迭出的竞争下,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好出路才不得不如此。其实,这不能完全怪投资者,各级政府为了完成上面的指标任务,推波助澜也是一大诱因。

同一区域做不同特色的小镇难!很难!但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其他出路了呢?也未必。自然资源相同,但文化可以不同,产业可以不同,定位可以不同,就看你如何去发现和表达。

比如这次我到丽江,古城区就有好几个项目令人眼前一亮。有一个小镇,同样是根植纳西文化,但独辟蹊径,深挖纳西族传承下来的鹰猎文化,意欲打造成为一个中国少有的鹰猎小镇(详见本人发表的丽江诊断纪实)。另一个项目则充分利用云南高原气候,结合当地纳西人对足球的热爱,意欲打造成为一个高原有氧训练足球小镇(同见丽江诊断纪实)。

这两个小镇一个是以文化为主题,但不再是人们熟知的纳西东巴文化,而是对纳西文化的深度挖掘,将纳西人的某种生活技能还原和再现。另一个则以产业为主,充分利用丽江的资源优势,气候、自然风光,打造一个既可以训练又可以度假的足球小镇。我实在要为这两个小镇的创意鼓掌!

而在玉龙县的诊断中,我们同样发现,虽然自然资源一样,但定位不一样的小镇,比如,安谧小镇(三股水小镇)、拉市小镇,一个以静为主题,一个以动为主题,区别古城。

安谧小镇较大的特色是在金沙江边,三股水流聚集在一起,水量非常大,自然形成了各种叠泉、瀑布。沿着溪水一路前行,更有“曲径通幽处、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而后者(拉市小镇)可以围绕着马来做文章,再结合拉市海的湖面风光,并把玫瑰园、客栈都作为以“马”为中心的旅游配套,形成一个独立的旅游基地,与古城、玉龙雪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
9、小镇申报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了吗?

最近,全国各级政府都在全力推进一件事,就是小镇的申报、评选。政府急不可耐,企业更是火烧眉毛。似乎只要申报成功,小镇就指日可待,就万事大吉。

小镇建设本来是一项经济活动,但现在变成了一个政治任务,有指标有时间有规模,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。这直接造成了一哄而上,其结果很可能就是粗制滥造。可以想象,几年以后,祖国大地到处都是烂尾的房子、破乱的工地、废弃的材料、荒草丛生、野狗乱串。真到那一天,不知如今积极推进的这些官员会作何感想?

小镇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我说过,就是一个小型的房地产项目,从征地到交房,没有个三五年别想完成,何况还是一个小镇呢?小镇不是旅游风景区,不是产业园,小镇是一个易居易业,也就是说是一个包括了生活和生产的大平台。要满足最基本的居家生活,首先要考虑那些东西?医疗、教育、商业、休闲、文化、交通、居住…没有这些怎么生活?

而生产平台更是复杂,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要求,假如是加工产业至少要厂房、设备、仓储、原料、员工食堂、员工宿舍……

如果是纯粹的文旅小镇,虽然无需加工企业的厂房设备,但旅游、度假的配套必不可少,酒店、内部交通、景点打造、游玩设备、商业街……特别是特色的表达,更是要花很多心血去营造的。比如,足球小镇,除了训练比赛场地、足球学校、酒店、餐饮、商业街,还有IP设计、………太多太多东西要做。

不管是文旅小镇还是产业小镇,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,包括小镇定位、开发模式、盈利模式、规划和设计、产业延伸、商业和生活、运营和管理、服务体系、品牌打造、推广和宣传等等,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需要更多的时间、精力、资金、智慧去完成,怎么可能一蹴而就?

所以,申报成功只是万里长征排名前列步,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……

10、小镇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。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,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,对小镇如何开发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,大部分停留在“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小镇”,而根本不清楚“我怎么样才能做好这个小镇”?说白了,现在大家都在很努力的做一件事:怎样申报成功。而怎样做一个小镇却没人重视,或者说不知道怎么重视。这大概没冤枉大家吧?

其实,怎样做小镇不仅是政府、企业不清楚,就是那些成天激情四射的所谓专家也没几人知道,即使有那么几个知道要做好“顶层设计”,也不清楚一个小镇的顶层设计怎样做才能真正落地?理论是用来指导的,但用于指导的理论首先是来源于无数次的实践,是从无数个成功、失败的项目中提炼出来的。

这不怪专家们,一是小镇建设本来在中国就是个新东西,大家都还在忙着征地、申报、规划,远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,根本谈不上成功或者失败,无法借鉴。可能有人会说乌镇等不是早就建成了吗?大家可能没有弄清一个概念,乌镇是古镇改造升级,现在所有的可以参观学习的小镇几乎都是古镇的改造和升级,新建的没几个。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新建的,即没有古镇的原始基础,在一块中意的土地上新建一个按照我们自己心中所想的小镇。

二是专家们善于总结和提炼,但有几个专家真正的做过几个项目?我说的是从头到尾,从征地开始、顶层设计到项目完成始终都参与和主持项目的。没有完整的参与和主导几个项目,他们总结和提炼的又怎么可能完整呢?

现在各种小镇的培训班满天飞,我真的担心误了自己又误了卿人!

我要提醒那些真正想做一个、几个小镇的政府和企业,现在该把心思从申报专注到怎么做的问题上,用更多的时间考虑项目的方向、定位、规划、模式、运营,不要亵渎了一块块美丽的土地!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